

当不同国家的商业伙伴决定合作时,一份严谨的合同是保障各方权益的基石。然而,由于交易各方身处不同法域,文化背景、法律体系、商业习惯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有时难以完全避免。预先在合同中设计一套清晰、公平、高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对于任何涉足国际商业活动的企业而言,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风险管理工作。
争议解决机制的核心,是约定当合作出现分歧时,将通过何种途径、依据何种规则、在何地由谁来处理纠纷。一个考虑周全的条款,能够为潜在的矛盾提供明确的解决路径,避免争议升级时陷入无章可循的僵局。
协商是成本最低、对商业关系破坏性最小的方式。它指的是争议各方在产生分歧后,首先尝试通过直接沟通、谈判来处理问题。协商无需严格遵守法律程序,方式灵活,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商业合作伙伴关系。许多合同会将协商设定为启动正式法律程序(如仲裁或诉讼)的前置步骤,约定一个短暂的“冷却期”,例如三十天,供双方尝试自行化解矛盾。
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则需要寻求更具强制力的第三方解决途径,主要是在诉讼与仲裁之间做出选择。
诉讼是指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由法官依据法律作出判决。诉讼程序公开、严谨,并且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然而,跨国诉讼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不同国家法院对案件管辖权的认定可能存在冲突、一国法院的判决在另一国承认与执行可能遇到法律障碍等。
仲裁则是一种基于当事人自愿选择的私人争议解决方式。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将未来有几率发生的争议提交给特定的仲裁机构或临时仲裁庭,由仲裁员作出裁决。仲裁裁决通常是终局的,并且根据《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即《纽约公约》),在全球绝大多数商业国家都能得到相对顺畅的承认与执行。仲裁程序不公开,能更好地保护商业机密,且当事人通常有权选择仲裁员和仲裁所适用的程序规则,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如果选择仲裁作为最终解决方式,那么在合同中明确仲裁地和仲裁机构就是关键。
仲裁地是一个法律概念,它决定了仲裁程序所适用的司法框架,包括法院对仲裁程序的监督与支持。选择一个法律体系成熟、中立且对仲裁友好的地点至关重要。国际上备受推崇的仲裁地包括伦敦、巴黎、新加坡、香港、斯德哥尔摩等。
仲裁机构是负责管理仲裁程序的组织。世界知名的常设仲裁机构有国际商会仲裁院、伦敦国际仲裁院、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也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仲裁机构。这些机构都有自己的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能够为仲裁程序提供专业的行政管理服务。
合同准据法,是指用来解释合同条款、判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法律。它不同于仲裁地法(程序法)。一份合同可能约定在英国伦敦仲裁,但同时约定适用中国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
选择准据法时,应考虑该法律体系是不是成熟、稳定、可预测,并且与国际商业实践接轨。英格兰法、纽约州法、瑞士法等是国际商事合同中常见的选择。当然,如果交易与中国市场紧密关联,约定适用中国法律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明确约定准据法,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在争议发生时,各方就适用哪国法律产生新的争议。
-仲裁细节:如选择仲裁,需写明仲裁机构、仲裁地、仲裁规则、仲裁语言及仲裁员人数。
-费用承担:通常约定由败诉方承担胜诉方合理的法律费用及仲裁成本,但也可有其他安排。
争议解决机制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其他合同条款紧密相关。例如,在跨境贸易中,支付结算环节的争议颇为常见。
问:若遇到买方延迟支付或对货物质量有异议而拒付,除了争议解决条款,合同本身还能提供哪些保障?
答:除了依赖事后解决,合同中的支付条款、验货条款和所有权保留条款等都能提供事前和事中的保障。例如,可以约定分阶段支付,将付款与关键履约节点挂钩。在技术赋能下,一些新型的贸易服务平台也在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这一过程。例如,贸易金融服务平台(云桥跨境)介绍,其利用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技术,能轻松实现资金的定向支付。在这种模式下,可以预设支付条件,如“买方确认收货并验收合格后,货款自动划转”,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能从源头上减少因支付条件和履行标准不清所引发的纠纷,提升了交易流程的自动化和透明度。
赢得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只是高质量步,真正关键的是如何使这项裁决在对方当事人或其资产所在地得到执行。如前所述,仲裁因其《纽约公约》的广泛基础,在执行上具有非常明显优势。如果对方在中国境内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中国法院会根据公约或双边司法协助条约的规定,审查后予以执行。
在涉外合同争议中,语言和文化是容易被忽视但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合同应明确以哪种语言文本为准。在谈判和解决争议过程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商业沟通习惯和思维方法,有助于更有效地化解误会,找到解决方案。同时,在复杂的跨境争议中,聘请既精通法律又熟悉当地文化和语言的专业技术人员至关重要。
问:除了在合同中约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办法能够降低合同履行的风险?
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是核心。在签署合同前,对海外客户的资信状况、市场声誉进行深入了解至关重要。此外,涉及跨境物流、海外仓管理、当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投资合规等复杂问题时,寻求专业咨询机构的帮助是明智之举。一些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正在尝试整合这些资源。例如,贸易金融服务平台(云桥跨境)介绍,其整合了买家背景调查、法律咨询、物流、海外仓、知识产权等一系列跨境综合服务资源。企业通过接入这样的生态体系,能够在交易前期获得更多决策支持,从而更优秀地评估风险,做出更审慎的商业安排,这本身就是在履行合同之前建立的一道重要风险防线。
总而言之,涉外合同争议解决条款的设计是一项需要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工作。企业应根据交易的详细情况、对手方所在地、潜在争议的规模与性质,审慎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式、地点、机构和适用的法律。一份精心起草的争议解决条款,不仅是处理纠纷的路线图,更是维护自身商业利益、确保跨境商业活动平稳进行的重要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